“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这番话,振聋发聩、使人警醒。我们一切工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并不断强化的一种意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改革与发展,更要把坚持改革从问题切入,发展从解题深入,作为领导工作的生命线。发现问题要早。一位哲人说过,发现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看不到问题或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其实,一个人、一个单位,在其发展历程中既会有一帆风顺的时期,也难免遇到艰难曲折,存在问题是正常不过的事情。问题无非就是矛盾。辩证法告诉我们,问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不能尽早发现问题,愿不愿向问题学习,不仅是认识水平问题,也是作风和精神状态问题。精神懈怠,缺乏改革意识,就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即使发现了也会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担当缺失,畏惧困难,就更谈不上主动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末雨绸缪,防患于末然。领导干部只有既“身入”更“心入”,既接“地气”更增“底气”,才能善于发现那些阻碍发展、群众关心的紧要问题;才能“知势”“识势”,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直面问题要真。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调整期、矛盾的凸显期、发展的黄金期,新情况层出不穷,老问题积重难返。只有勇于直面问题、坚持正视问题,才能深入分析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应当看到,问题什么时候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有问题,形势好的时候同样会有问题;既有长期努力但没有得到解决的老问题,也有形势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越是利益多元、观念多样、思想多变,越要敢于求同存异、解疑释惑,越要善于寻求最大公约数。解开了思想上的扣子,才能迈出改革的步子,从而在思想认识上实现共振,在改革发展上形成聚焦,汇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研究问题要深。分析、研究问题是认清事物本质、把握客观规律、作出科学决策的唯一途径。毛泽东同志曾经对陈毅说,脑子里要经常装几个问题,留心观察,注意研究,不可懈怠。“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有正视问题的气度,才会有分析问题的力度;有研究问题的深度,才会有解决问题的进度。研究问题,唯有解放思想,才能思维开阔;唯有开阔思维,才能激活思路。要用新视野审视新变化,用新观念拓宽新思路,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能把复杂问题研究透、敏感问题处理妥、棘手问题解决好。当前,我们既强调勇气和使命担当,又讲究方法和统筹,就能使改革与发展一步一步推进、一点一点突破。墨守成规,只能坐失良机;改革创新,才能激流勇进。只有不断求索,时刻聆听到“时代的声音”,才能找准问题症结,确保改革积小胜成大胜,化量变为质变,积跬步至千里;才能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解决问题要实。凡事成于真、兴于实,败于虚、毁于假。古人说,“下君之策尽己之力,中君之策尽人之力,上君之策尽人之智”。善求解当先求教,只有多方听取意见,善集众人之智,才能为解决矛盾和问题找到无穷的力量之源。当前,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着部门利益不放,守着陈旧惯例不变。难题之所以为难题,往往有其关节点、矛盾集中之处,这个难题攻破了,就可以为相关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减少障碍;一些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为更多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打开通道。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过程,就是不断“啃硬骨头”、破障前行的过程。矛盾问题好比挡在前进途中的堡垒,堡垒拿不下,全局受影响;而一旦拿下,则如高闸泄洪,一泻千里,必然迎来崭新局面。知是起点,行是终点。真正解决问题,必须洞悉时代特点、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方向,做到不怕风险,勇挑重担、勇于担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破解难题、干事创业上,对发现的问题、决定的事情,坚持扭住不放,不见成效不撒手、不达目标不罢休。唯此,才能适应变革需要,推动改革与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辅导:公务... 下一篇:2014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热点:夺命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