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概述
据《大河报
√ 相关评论
@ 新京报评论:显然,这种有一刀切之嫌的“禁洋名”新规,无论初衷怎么好,越界管理都不妥,更不值得鼓励。1996年民政部所发《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文化多样性决定了只有本土的、传统的才是世界的,自我矮化、自我遗弃都体现出文化的不自信与短视。不自信、不自重不可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种貌似很有文化的行为恰恰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 华商报评论:徒法无以自行。相比于立法,执法才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公共管理中,树立和培养执法精神尤其可贵。但在现实之中,这似乎正是管理的短板所在。除了洋地名外,再如对于马路拉链的问题,各地都出台“五年内不得开挖”的实质规定,很大程度上成了摆设。于是,禁用“洋地名”,执行比立法更加重要。立法的本意固然值得称道,但如何将其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这既是一种法治精神的需要,更是公共管理的素养体现。
√ 模拟试题
请你谈谈对于现在很多地方起“洋名”的看法。
√ 参考解析
近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和地区开始学习国外的风格,比如开始建筑“洋式”建筑,连许多楼盘、小区、高级酒店都穿上了“洋装”,起了“洋名”,遍地都是什么“曼哈顿”、“罗马”、“威尼斯”、“维也纳”、“奥克兰”等等。今日定于10月15日开始施行的《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作为酒店或是修建的投资人,刻意追求“洋气”,追求所谓的“档次”,而忽略了这种“洋装”带来的社会影响,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和口碑效力。2、作为公民自身来说,本身也认为追求洋货是追求时尚和潮流,认为“外国的月亮”比“本国的月亮”亮,造成了市场较大的消费需求。3、社会风气上来说,受到外国文化影响较多,比如过洋人的节日,圣诞节、情人节等,追求“国际品牌”,认为国外的东西是高档大气的。4、国内生产厂家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制造出来的产品存在着一些质量问题,使得国内的消费者不够信任本国的产品。5、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惩罚。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国人认可本国的文化,而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变小,投资者们可以用我国传统文化来命名。2、增大企业的管理力度,使企业能够生产出群众满意和放心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学习先进的技术。3、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用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严格控制“起洋名”“建洋楼”的数量和资格。4、加大监管力度,联合群众一起进行监督,开通相应的举报途径,共同来维护生活空间。
这个问题,是需要我们个人、社会、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从我做起,来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一定要将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到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之习题... 下一篇:2014山东公务员备考:申论审题五项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