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留学 > 邓子新:抗生素的基因“裁缝”

邓子新:抗生素的基因“裁缝”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12

邓子新:抗生素的基因“裁缝”1

邓子新是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他学做基因“裁缝”始于21岁。这一年,国家恢复高考,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好几年的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他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家乡湖北房县。 进入华中农大,邓子新发现自己的起点太低,连26个英语字母都很陌生。但农民的儿子最能吃苦,从小为补贴家用,他什么苦活儿都干过:砍柴、挑砖、搬木头……这劲头被邓子新用在了学习上,很快他的外语成绩就名列前茅,还当上了系里的学宣部长。 邓子新从学会到精通基因“裁缝”始于一次留学机会。1982年,邓子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不久就被推荐到欧洲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英国约翰·因内斯研究所,师从世界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泰斗戴维·霍普伍德教授,这使他跨入了世界微生物学研究的最前沿。他用3年半时间攻下了博士学位,在链霉菌分子遗传学上取得了多项进展。但给邓子新影响最大的,却是恩师戴维·霍普伍德教授的为人处世之道——诚实相待,与人为善。 上世纪80年代,邓子新利用英国研究所的便利条件,将最新的信息和论文及时寄给国内的相关学者并常常通过书信与他们讨论,促进了国内相关研究的发展。当1988年邓子新即将回国工作时,这些朋友和同事为他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从1988年至今,邓子新带领他的实验室与合作者一起,不仅“裁剪”了南昌霉素、井冈霉素等“成衣”,还初步建成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抗生素药物基因资源库”和“抗生素药物化合物库”,并利用该资源库开展了提高抗生素药物产量和创新药物的研究,获得了十余个新抗衍生物,在国内外申请了十余项发明专利。 做基因“裁缝”需要加倍的认真和审慎。2005年底,他领衔的“DNA大分子上一种新的硫修饰”被选为2005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这一成果打开了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实际上,这项研究早在几年前就已取得突破,但邓子新迟迟未让论文发表,因为他要让成果“接受国内外不同角度的质疑”,不能有任何冒失。最近,他领衔“裁剪”井冈霉素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刊物《化学生物学》上发表仅一个多月,就被国际权威学者TeresaMoogan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的《研究特写》专栏中做了专文评述和高度评价。 做基因“裁缝”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创造性的理念研究出超越常规的手段和方法。邓子新说,目前对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之类药物的研究还大多局限在土壤微生物中,而海洋深处和一些极端环境,如火山口、盐碱地中,也蕴藏着大量尚待开发的微生物活体或基因资源。他真希望未来能从中找出或“裁剪”出新药,为人类造福。

来源:文汇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留瑞典博士席真荣获礼来科研成就奖 下一篇:留澳学子认真学习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