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公务员 > 山西 > 山西省特岗教师2009年考试《中学历史》真题及答案

山西省特岗教师2009年考试《中学历史》真题及答案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4-12-31

中学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 维护了国家统一 B. 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内种族歧视状况 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造成的社会极其不和谐局面,罗斯福政府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 "干预"使之()。 A. 推行国有化政策B. 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C. 计划经济替代自由资本主义经济D. 政府推行社会福利 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根本目的是()。 A. 极力加强皇权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弱将帅权力D. 削弱地方财权 4.对汉武帝实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是为了维护政治统一而采取的文化政策 B. 本质上是封建文化专制 C. 汉武帝偏向董仲舒,是昏庸的表现 D. 儒家思想从此取得独尊地位,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 5.下列朝代中,与秦朝最为相似的是()。 A. 隋朝B. 唐朝 C. 明朝D. 清朝 6.发动 "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夺取了政权,后来加冕称皇帝的是()。 A. 威廉二世 B. 查理二世 C. 路易十八 D. 拿破仑 7.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A. 海地B. 玻利维亚C. 墨西哥D. 哥伦比亚 8.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事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B.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 C. 《共产党宣言

14. ()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A. 学生B. 教材 C. 学习过程D. 学习情境 15. 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 群体凝聚力B. 课堂气氛 C. 群体规范D. 学校人际关系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6. 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检查方式是、。 17.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因素的影响。 18. (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到社会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的观察来获得新知识的方法。四、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9.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1937年7月7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一早,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进入战斗状态。虽然当时人们希望现场解决,但是不久日本方面大规模派兵,国民党政府也立即发布了动员令,此时进入了持续8年的日中战争。" ——日本2001年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 "事件(卢沟桥事变)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 ——日本新送审的历史教材 (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指的是什么事件 2009山西省特岗教师考试《中学历史

上一页[1][2][3]下一页

5.A[解析] 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都促进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发展,实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两朝也都修建举世闻名的大工程,都是由于其暴政导致农民战争而亡,都统治短暂,其灭亡的教训对后世强盛的朝代提供重要借鉴。由此可知答案为A。 6.D[解析] 略 7.A[解析] 1790~1804年的海地革命揭开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序幕,海地革命的胜利,在拉丁美洲第一个砸碎奴隶制枷锁,建立了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黑人国家,故本题选A。 8.C[解析] 略 9.C[解析] 所谓 "铁血政策"就是指暴力政策、战争政策,它是俾斯麦根据德国当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统一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是完成德国民族统一的有力手段。 10. C[解析] 略 二、 不定项选择题 11. ABCD[解析]教师要上好一节课的基本标准是:上课准备充分、课堂活跃有序、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教学实效明显。 12. D[解析]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处于启发指导地位。故选D。 13. D[解析]倒摄干扰,又可称为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发生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4. ACD[解析]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课堂教学结构。 15. A[解析]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 三、填空题 16. 平时考查考试 17. 结果先行 18. 参观法 四、材料分析题 19. (1)上述材料指的是卢沟桥事变,也称 "七七事变"。 (2)从材料中看出,日 本认为卢沟桥事变是由中国人首先向日本人开枪,进行挑衅,是中国引起的,而日本出于自保作出反击,并且日本希望与中国方面达成和解,而中国却一再发动战争。 实际上是,卢沟桥事变是日本为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而策划的武装挑衅事件。1937年7月7日晚,日本在北平附近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挑衅,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进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向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3)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一事件揭开了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序幕,八年抗战从此开始。 20. (1)其他目的是: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2)积极作用:有利于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 五、论述题 21. 元代,蒙古贵族以少数民族统治阶级成为全国的统治者,为保持自己的特权地位和维护对人口远远超过本族的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统治,进一步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分化政策,根据民族和被征服的先后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第三等是汉人,指金朝统治区域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及较早被蒙古征服的云南、四川两省人;第四等是南人,指南宋统治区域汉人和西南各族。元代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旨在利用民族分化手段以维护其本身的特权统治。四等人制的实行,使元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尖锐,从而加速了元朝的灭亡。 22. 这两次转移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的。 1949年初,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时期,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之后,中国共产党发起渡江战役,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78年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六、教学技能题 23. 历史模拟考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 一、 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1分) ……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 1分) ……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 四、简答题(共20分,每小题5分) …… 五、论述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 24. 原因是④。 列强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迫使更多地区的开放,农民纷纷破产,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这样,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进一步扩大了,这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山西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招聘工作人员... 下一篇:山西经信委2013年招聘工作人员资格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