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浙江申论真题给定材料
关于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情况,涉及现状(成绩和困难)、目标、原因和对策等,既有宏观论述、又有新闻事件报道和具体数据材料,约10000字左右。
[基本特点] 1、宏观入手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这个热点题材在众多考生的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很多辅导老师、考生关注中观的热点问题可能较多];
2、对2007国考既有继承:第一题对材料2、3的概括[2007国考材料1、2,亦是部分概括]、第二题之评价的角度[2007国考评价土地可持续利用情况]、第三题两个字“蓝图”的命题文[2007国考“命脉”]
3、又有创新:字数上节节上升到万,已经超过任何一次国考的字数,国考最多字数为2006年(8600左右),“随着材料字数的增多、答案越来越多的来自材料自身”;
4、作答题目缩减到三个是申论命题“否定之否定”的真性回归——考核概括概述、提出对策、论述论证,同时概括概述要求提高[1、2题都可以认为概括概述为主]。
[作答要求]
基本如下:
第一题:概括资料2-3的内容,字数要求300字;
第二题:如果你是某地的一名公务员,你会从什么方面考虑具体评价当地建设小康社会情况,字数要求500字;
第三题,以“蓝图”为题,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
第一题参考答案
1、立足材料2-3是正确的,概括材料2、3之外的内容是错误的,但不把其余多份材料当作概括的背景亦是错误的;
2、字数要求300字,大家要注意10%的红线, “不多于”、“之内”、“不少于”、和“左右”是不一样的,前者字数红线就不是10%了;
3、材料2、3属于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情况的现状,属于“内容”概括而不是“问题”概括、不需要挖掘实质深度思考(不需要自主创新而需要集成创新);概括时请注意:成绩为主、瓶颈困难为次,(浙江)局部为主、全部为次(国家背景),(全省综合情况)全部为主、局部为次(地级市、分指标情况);同时应注意条理和逻辑,可以采用总括句+“一方面、另一方面”的模式,两方面的量上不必均衡(因为材料内容就不是均衡的),但在质上要注意对瓶颈应该考虑更多(针对第二、三题)。
第二题参考答案
1、立足虚拟身份(屁股决定脑袋),你是浙江省地方公务员,是地方人民的税收养活了你,要从地方出发考虑问题,但同时要必须明白“整体和局部、中央和地方”的辩证关系,请注意“十大参考文献”之二、三部分;
2、十七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设定了新指标,这些指标对本地肯定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但浙江更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3、有些人完全照搬十七大的指标,这样太宏观(全国的共性不能完全代表浙江的个性)、亦不符合具体、针对性的要求;有些人背诵了具体数字指标、引用了材料中每个方面的数字要求,但又太微观,不符合题意“从什么方面评价”;此处最好是中观入手,写出5-6个方面,具体可以结合材料进行概括概述,但要注意“率先实现”是一个更高的要求;另外这里注意题目不是问什么情况才算达标,而是问“评价的方面”,所以注意用词“方面”、“是否**”或者“**情况/水平”。(细节决定成败)
4、虽然说要立足材料,具体就是
1)经济方面,具体应从人均GDP、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几个方面考虑;
2)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具体应从R&D经费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医生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情况等方面考虑;
3)人民生活和收入、社保水平方面,具体可以考虑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即参合率);
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法治方面,具体可以考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地区(最高10个县、市与最低10个县、市之间)人均GDP差距水平、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和每万人拥有律师数和社区(村)依法自治达标率;
5)生态环境和能耗方面,具体可以从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率(集中率)和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以及万元GDP综合能耗水平等方面考虑;
此外,评价本地“全面小康建设情况”应该抓住重点难点,人民生活(主要是社会保障)和社会和谐方面正是其中的重难点,为此应当更加关注。
第三题参考答案
1、命题作文“蓝图”,类似于2007国考“命脉”,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建议大家使用副标题降低写作难度;
2、字数为左右,但这个左右有1000-1200的范围,建议大家以950-1250为限;切记:字数包括题目、空格、标点符号;
3、文章指导思想太大则会演变成“十七大”相关论述的翻版或者流水账、太小又不能叫做“蓝图”,可以选择“大处入手定论点、小处着眼开论述”或者“小处着眼定论点、大处着眼开论述”的模式深入浅出,以下给出参考文章:
蓝图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什么是蓝图?
蓝图是指一个详细的、各部分完全协调的计划或行动规划。针对率先实现“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浙江:根据材料总结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计划、目标[参照第二题作答主干概括],上述蓝图设定的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为什么要设定以上蓝图?
1、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及时提出具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艺术。党的十七大报告根据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的重大变化,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勾画出我国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
2、浙江作为中央整体布局中“率先实现”的一块应该勇立“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潮头,但是浙江已有自己的省情(重点、难点),省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设定了具体目标(蓝图)。
如何把蓝图付之实施?
(一)要重点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科学发展。
政府应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使投资消费比例更加合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出口拉动型逐步转变到以消费和出口的内外需求拉动型,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要采取切实措施,引导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为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承接和吸纳国际高技术产品制造业和研发中心转移,逐步摆脱纯“世界制造业中心”的低端定位,增强我省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效率,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信息服务、研发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市场营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建设。
要把节能降耗、污染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控制高耗能项目,禁止高污染项目,支持能耗低、污染少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发展,切实做好土地集约利用工作,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体系,加快完善自然资源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企业和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前进。
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要克服难点,注意控制城乡之间、高低收入群体之间和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和谐发展。
一是各级政府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注重扩大就业和加强社会保障,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全覆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
二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控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关键在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虽然2005年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实现程度达到64%,连续三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但是相对于城市的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就在农村。因此,必须把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多予少取”的方针,切实增加“三农”投入,按照中央提出的“三个高于”、“三个主要”的财政投入政策,坚持在新增科教、卫生、文化的经费,新增基本建设投入和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比例至少达到50%以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城乡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三是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胡锦涛书记最近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加快我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差距,要继续深入实施“百亿帮扶致富”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扎实推进“山海协作”工程,财政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发展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