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永远学不来的能力,是放下书,走出去行动的能力
读书肯定是好事,但也容易令人产生这么一种幻觉:读过某些道理,便以为自己懂了。读过人心鬼蜮,云诡波谲,便以为自己世事洞明,觉得世上之事不过如此,自己只是没遇上而已。
这是十分可怕的。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叫「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答案其实十分简单:
我们的一生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的。而人在作出选择的时候,往往是非理性的。
这就是人最大的弱点:人是受情感驱动的,因而也是脆弱的。你读了再多的书,学会了再多的道理,在你面对实际的困境的时候,往往派不上什么用场。
你知道要学会投资自己,以期在未来收获机遇,但当你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你是否真的能关掉美剧和电影,强迫自己好好去读几页英语?
你知道理性人追求边际效益,不考虑沉没成本,但当你真的面对抉择,要放弃你坚持了两年、三年、五年的东西,你能够放下执念么?
你知道作出决策时要排除情感干扰,权衡各方面利弊,可当你真的面对能左右你未来十年的选择时,你是否真的能做到心如止水,还是犹豫徘徊、举棋不定?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身心俱疲、状态极度不好的情况下,还得硬着头皮去做你不愿意的事情?比如,应酬,跑客户,看房子,又或者,面对日常生活里繁重的琐事。而你这样做,只是为了拼尽全力维护你小小的安定的环境,不至于支离破碎?
你是否感受过那种在命运面前、在整个社会面前深深的无力感?
你是否体验过,被朋友背叛的心寒,一个人在深夜醒来的孤独,每天奋斗12个小时仍看不到未来的灰暗,肩负着债务、忙到没时间喘息的绝望,与机遇失之交臂的遗憾,怀疑自己能力、乃至生存意义的虚无感……?
这些东西,都是读书无法给你的。
书可以告诉你很多道理,但永远给不了的,是面对困境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以及作出选择时坚决的心境。
这两样东西,只有当你去经历了很多事情,沮丧过、失望过、痛哭过,你才能真正地把握到,也才能真正地拥有。
你会发现,生命中有许多属于自己的寒冷和深渊,只能够自己去面对。它们考验的,是你经过千锤百炼、早已刀削斧劈难动分毫的内心。没有谁能够代替你去承担,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帮你去抵抗。
知行合一,最难的永远是行。如同所说,读书和阅历永远是互补的关系。可惜的是,许多读书人,最大的误区,就是以为读书可以代替阅历。
读书可以给你力量,但造就一颗强大的内心,需要提高对痛苦的阈值。也就是说,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去经历痛苦,或许是风险,或许是损失,或许是恐惧,或许是你所厌弃和排斥的事物,直到你能够承受痛苦,你才能不被痛苦所左右。
这没有哪一本书能够教会你,一千本书、一万本书也不能。
然而,这恰恰是读书最大的副作用。读书的本质,仍然是一种「舒适区」。
读书的时候,你是在观看别人的生活,始终没有参与其中。书中的悲欢离合,是主角的故事;书中的艰难决策,也是主角作出的。你始终只是一个观察者,永远体会不到面对困境的绝望和无力。
所以,很多时候,读书,或者说埋头于读书,其实是一种逃避恐惧和风险的行为。在书里面,你永远是安全的,永远不用被卷入现实的风暴中。也因此,你失去了真正磨练自己的机会。
更甚者,它会给你这么一种错觉:你读过了许多故事,自以为明白了许多道理,但你并不是真正明白,只是自己认为明白了而已。
当你真的遇到书里的情形时,即使你知道正确答案,你有勇气选择那一条路么?
我感觉到,读书多的人,大多有这么一种倾向:遇到任何一件事情,喜欢先退一步,好好思考,考虑完,再决定要不要前进。
而结果往往是:算了,还是不要前进吧。
所以,好好去体验身边的生活。去做一些平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去经历各种不同的经历。不要怕风险,也不要怕损失。书可以教会你各种各样的招式,但如果你不在实战中用出来,就永远算不上一个高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准大学生如何变得有悟性? 下一篇: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1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