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一直是我国“奖、贷、助、补、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资助对象。近期,重庆不少高校毕业生陆续在母校以设立奖学金或教育基金的形式,资助学弟和学妹顺利完成学业。他们承诺毕业后,将收入定期“注入”资金账户,以此完成由“被资助”到“资助人”的角色转变,向母校、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
潘媛媛是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毕业生,今年6月底,她和同学们一起为学院设立了“博学基金”,并将年级剩余的5000元活动经费作为首笔奖学金注入基金。大学四年,潘媛媛深切感受到“被资助”的幸福。她的辅导员罗亮介绍,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学校为潘媛媛提供过打扫教室、整理图书等多个勤工助学岗位,潘媛媛每年还可获得5000元的励志奖学金。
潘媛媛告诉记者,大学四年,她多次参加了同学们为救助困难群体举行的募捐活动,最让她感动的是去年11月,她成为一次募捐活动的“主角”。“2012年11月21日,我父亲出车祸一个月花去6万多元,家里急需用钱。”潘媛媛说,外语学院的同学们先后募捐给她约万元,“接到钱的那一刻,我意识到资助和募捐的角色转换是如此自然,我希望能够成为有能力资助同学的人”。
罗亮介绍,在潘媛媛和多位同学的倡议下,2009级500多名毕业生在学院成立“博学基金”,同学们承诺毕业后,每年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注入基金,资助学院经济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弟、学妹。
同样从“被资助”对象转为资助人的大学毕业生,还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2010级研究生侯金亮。2011年,他用获得的“北美中文传媒学会奖学金”1000美元在学院设立了“金亮新闻奖学金”。在学院领导的帮助下,这个以学生个人名义捐助成立的奖学金每年5月份评选一次,每次评选两人,每人的奖金为1500元人民币。迄今为止,“金亮新闻奖学金”已经颁发了两届。和“博学基金”一样,侯金亮也会每年将自己收入的一部分注入“金亮新闻奖学金”,以将这个奖项永久延续下去。侯金亮告诉记者,自己读研究生的学费都来自国家发放的奖学金,他希望用微薄的力量激励自强不息、勇于实践且富有责任感的传媒专业同学。
潘媛媛和侯金亮只是重庆众多得到资助、心怀感恩的大学生的缩影。重庆市教委总会计师邓睿介绍,2012年,重庆市高校学生中共有53.2万人次获得过各类资助,资助金额超过12亿元。他说,不少被资助的同学节衣缩食,打工开源,将省下来的资助金分给其他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这种自发行为,虽然没有以教育基金或奖学金的方式展示,但却能够体现出国家全力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力度和当代大学生自强、感恩的健康心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2013年重庆高考本科一批投档线(理) 下一篇:天津:外来工子女在津可报考中职学校 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