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大学 > 【优博微展2016】夏引业:宪法学视野中的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

【优博微展2016】夏引业:宪法学视野中的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10-27

【优博微展2016】夏引业:宪法学视野中的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1

【优博微展2016】夏引业:宪法学视野中的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2

夏引业:2016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二等奖获得者

宪法学视野中的民族——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

Nation Study within Constitutional Perspective——The Co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Idea of Chinese Nation State

作 者:夏引业

指导教师:王振民

培养院系:法学院

学 科:法学

读博感言:

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自己的命运

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价值

研究背景:

民族国家是支撑国际社会框架的牢固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但中国的民族国家观念尚未确立,其原因就在于对“民族国家”的“民族”认识不清。

选题意义:

1、中国必须明确自身的民族国家地位并积极推进民族国家建设。国民统合或国民身份认同困境、分离主义、领土争端、“中国人”建设等都是中国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不同侧面、不同层面问题的反映。

2、宪法同时具有统合性和民族性,宪法统合功能的发挥必须以其民族性为前提。

3、“民族”还是重构中国宪法精神较好的切入点。

研究价值:

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在宪法学上明确回答中国是否为一个民族国家,是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中华民族国家观念的宪法建构,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民族”(nation)。

1、提示自由主义宪法观的根本性缺陷及其回应路径,展现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与施米特的“实质的民族宪法观”的交锋与对话,阐述民族对于现代宪法的“补天之石”作用,即明确制宪权主体及其范围。

2、运用“关键概念法”对民族主义理论基本范畴,民族、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展开论述。民族与国家不仅具有紧张关系,还有相互作用、彼此型构的互动互构关系,并在这种动态发展中获得平衡和统一。现代民族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面临国家民族建构的课题。国家民族既是文化、价值、制度的载体,又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观念统合形式。

3、主要运用比较和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宪法序言普遍存在的两种国家民族现象,即明确规定一个国家民族和“我们人民”的表达式,展开论述,阐述了“国家民族”的宪法意义,尝试将国家民族概念引入中国宪法学领域;“我们人民”表达的是国家民族的意义,它不仅指向人民主权,还指向民族主权,二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主权,分别对应于国民国家和民族国家(民族的国家,nation作为一个整体)。

4、主要运用历史研究方法,转入中国宪法序言的历史叙事。通过对第1自然段的解读,阐述了古代中国形塑中华民族的作用。透过对第2-6自然段的解读,阐述了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与中华民族建构之间的互动互构关系,总结若干经验教训,指出贯穿其中的是对中国作为民族国家的民族(nation)的认识不断纠正错误,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中华民族国家的深度建构。在中国从传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过渡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发挥了重要的统合作用,中华民族国家建立之后,必然要维护、巩固和强化此一概念装置。

5、中华民族指向了中国宪法制宪权的主体,是我国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观念统合形式,应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宪法范畴确立下来,如此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思想观念,就获得了根本法的回应和保障,那么也就在宪法上回答了中国是不是民族国家,是什么样的民族国家的问题。

主要创新点

1、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理论进行了抽象。认为所谓民族,就是在合法性和国家制度或统治形态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为现代国家提供合法性和界限性要素的概念装置。民族的本质乃在于寻求某种共同性,这种共同性存在与每个国民之中,并能够支撑起整个国家,国家又具有塑造民族的作用。

2、明确指出自由主义宪法的根本性缺陷及民族弥补此一缺陷的根本性意义,民族指明了制宪权主体及其范围。

3、首次阐述了宪法序言的历史叙述蕴藏着中华民族国家的历史正当性,中华民族在中国从古代中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过度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统合性作用,当今中国事实上也在不断强化此一概念装置,应当通过宪法解释或者修改的方式将“中华民族”作为宪法范畴确立下来,使之获得宪法的意义和宪法的保障。

代表性学术发表

1、《论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权的合法性困境与出路》(独著),《法商研究》2015年第6期。

2、《一国两制下香港终审法院的角色和立场——以“吴嘉玲案”终审判决为中心的分析》(独著),《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4期。

3、《合宪性解释是宪法司法适用的一条蹊径吗——合宪性解释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与辨析》(独著),《政治与法律》2015年第8期。

4、《我国应设立虚实结合的宪法监督体制》(独著),《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2期。(CSSCI源刊、中文核心期刊)

5、《宪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适用》(独著),《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那些名校的人都读什么书 下一篇:四大权威排名中国高校表现亮眼,强势背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