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当前位置:查字典资讯网 > 人才 > 清华大学连续3年过半学生京外就业

清华大学连续3年过半学生京外就业

来自:查字典教育资讯网 2016-09-27

临近毕业,王佳明并没有因为身上的无数光环留在一线城市工作,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普通选调生。像王佳明一样,今年,清华大学有220余名应届毕业生选择赴基层公共部门工作,京外就业率逐年提高且连续3年超过50%。

“回馈家乡,服务国家建设,是清华给予我的责任,也是清华给予我的自信。”在王佳明这名从四川北川走出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看来,他的自信来自学校“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的理念与实践。

“对到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地域就业的毕业生持续关心,是学校就业工作的传统,坚持跟踪联络机制,校领导和相关老师定期走访,了解毕业生的成长情况和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林成涛介绍说,自2011年以来,清华设立了“启航奖”“西部励业奖”等奖励基金,每年奖励近300名赴西部、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连续两年举办基层发展论坛,邀请在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校友与专家学者、校外各界人士共同探讨基层治理的经验方法。

“就业工作在大学教育中不是孤立的,应当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形成合力,努力探索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机制。”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作出选择时遵循的原则,检验着大学教育的成果和水平,检验着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清华不断创新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鼓励各院系探索成立“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积极发挥教师、学生、校友、行业专家的力量。

林成涛认为,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和育人理念的深化与发展。在时间维度上,职业发展体现了贯穿招生、在校培养、就业选择乃至毕业后持续关注帮扶的全过程、全周期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发展广度上,职业发展具有更加广泛和完整的内涵,包含学生的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生涯规划和道路选择等方面内容。

“如果没有学校支持和对我们单独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单独匹配导师等特殊培养,我不可能有勇气和自信在毕业时就选择创业。”该校精密仪器系2016届硕士毕业生毕滢感慨道,在校期间他热衷创新创业,经过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实践锻炼,在毕业前成功创办北京造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据林成涛介绍,为了给学生专业化、精细化的职业指导,清华构建了丰富的职业发展体系,如为20年后国家发展建设培育优秀人才的“大礼堂计划”;关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别学生职业发展的“彩虹计划”;为学生提供职业咨询、课程、实践锻炼职业辅导的“北斗计划”等。

目前,清华大学开设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和政治辅导员的职业辅导类课程21门次,受众人数从5年前的100余人增加到2300人次;连续11年开展“学生职业生涯教练计划”,聘请100余位专家、行业领军人士和校友担任导师,受益学生6000余人。

如今,清华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更加广阔,他们的青春之花正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查字典资讯网,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上一篇: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 下一篇:2017年书法艺考生必读 中国的书法术语...